查看原文
其他

“逐步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应该怎么理解?住建部这么答……

2016-02-24 央广新闻


最近,“拆墙”火了。昨天,最高法刚刚就“拆墙”是否违背了物权法做出了回应,今天,中央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的条目又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这个“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到底啥意思?


今日凌晨住建部官网刊发的文章《住建部新闻发言人:正确理解“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文章中表示,住建部希望要全面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正确理解文件的本意,不要误读。“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并不是“一刀切”,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拆围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制定细则,肯定要听取市民意见,依法依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居民的诉求,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时隔37年之后,去年底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新闻媒体报道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这次会议的召开,对《若干意见》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两天,社会各界都在学习讨论《若干意见》。这种学习讨论本身,就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更增加了我们做好工作的力量。  讨论中,不少网友对“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发表了看法。归纳网上讨论的意见,有一条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对街区制给予了肯定。同时,一些网友也存有疑虑。  我们认为:一是街区制是对世界城市规划经验的总结,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二是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确实存在问题,主要是它影响了路网的布局,形成了“丁字路”、“断头路”,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出行。因此,《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在理解和落实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全面理解好“逐步”两个字。“逐步”就是要有计划,要有轻重缓急,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拆围墙”。  二是《若干意见》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性的要求,具体实施中还要制定细则,特别是各省、各城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在制定办法过程中,肯定要听取市民意见。  三是要实施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的城市,都会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考虑到各种利益关系,依法依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居民的诉求,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住建部希望,要全面准确把握《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正确理解文件的本意,不要误读。只有全面准确理解文件精神,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  

住建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传达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习惯了这么多年的“封闭式”小区和“封闭式”机关大院,如今这些堵围墙要被“拆掉”,引发热议几乎是必然的。




最后,我们再来聊点别的。


从昨天央广新闻调查结果来看,有59%的网友反对拆除封闭住宅小区的围墙,34%的网友支持拆除。从其他几大调查平台的数据来看,暂时也是反对拆除的人数居多,支持拆除的人数少。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今天不掰扯谁对谁错的问题。不过,你真的对封闭式小区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都了解了吗?


为啥有封闭式小区?


治安保障。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初公安部一杂志《人民公安》的文章,当时建立封闭小区试点的原因就是:治安问题。采用封闭式管理后,小区自行车的失窃率、财物盗窃案件明显下降,几乎绝迹。


除了安全保障,封闭式小区还为住户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小区有保安,进门有防盗门,有规范的物业,有停车位、有社区公园、健身场地、图书馆,有的还有社区食堂。


封闭式小区带来什么隐患?


存在不代表合理。封闭式小区的存在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首先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封闭式小区降低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大多数人宁可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很远到广场或者公园进行活动,造成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不足。而住宅区内的公共空间,由于不允许外人使用,也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其次,封闭式小区加剧了城市空间的分异。啥意思呢?打个比方,是不是贫富差距什么的,你通过小区,大约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最重要的是,封闭式小区对城市交通有很大的影响。受原有居民规划区的影响,小区的面积普遍比较大,并且小区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管理上都采取了防止外界车辆穿越的措施,这些都导致城市道路密度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导致城市交通堵塞。而因为封闭式小区的出口有限,边界漫长,给居民的出行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很多居民都需要绕行很远才能走出小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会刺激居民买车的需求,从而又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打开封闭式小区,我家小区要拆吗?


“文件的宗旨是为解决过去城市发展中的矛盾和治理‘城市病’开出药方,一方面要弄清楚文件的本意,另一方面要避免误读政策。”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曾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的吴志强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街区制是相对于封闭小区而言,文件提出了“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目标,正是为了解决城市支路毛细血管不通畅问题,以改善城市道路微循环。


吴志强说,目前这一政策正被误读,不能把推广街区制理解为简单的“拆墙运动”,更不是说全国所有城市都要拆围墙。“要打开的主要是那些历史原因造成的单位大院和超大的封闭小区,他们大都占据城市中心的公共地带,造成城市道路梗阻、断头路和丁字路。”


他认为,只有影响到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景观和管理的超级大院和住宅小区才是未来需要打开的,比如一个工厂大院,里面有厂房、职工住宅小区、科研楼和幼儿园等,2到3公里长的围墙阻碍了交通,这样的大院就应该被切分成几个更小的组团,中间的道路用于公共通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如何做到逐步推进、先易后难?


文件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这其实明确了后续的实施策略。”杨保军说,未来推广街区制将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新建小区比较好操作,可以先推广积累经验,用事实证明小区安全能得到保障,这一理念得到大家更多认可后,逐渐在存量小区推广。


对此,吴志强也表示,后续推行应借鉴改革开放30多年的有效经验,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杨保军同时表示,对已建成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开放也并非“一刀切”,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不要打开,主要看对城市路网系统造成割裂损害的程度。


从意见看,未来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将出现更多“尺度适宜”的组团式社区。杨保军认为,美国平均120米就有一条街道,很少有边长超过200米的大社区。


专家表示,推进封闭社区和单位大院开放,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推行中一定要尊重百姓意愿和需求,要邀请社区百姓发表意见和诉求,充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从农耕社会进入城市型社会,中国未来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杨保军说,打破封闭式小区和大院无疑将改变我国传统居住模式,但只有走出过去封闭的城市孤岛,转变传统观念,才能构建“四通八达”的便捷城市交通网。

大家都在看↓

北京“黑一日游”顽疾将近30年 以后碰到这些情况就别上当了


不再建封闭小区是否与物权法相悖?最高法权威回应


担心缴多不划算?专家建议:养老金没领完可继承

来源:综合住建部官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山西建筑第32卷19期

本期编辑:马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